百年沧桑之路,百年辉煌岁月。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激励新时代青年勇担重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多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浙江部分县市开展“百年百人”光荣在党50年系列访谈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通过与100名“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退休党员教师、新时代党员先锋零距离交流,深切感悟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立志将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
共话百年党史,忆往昔不移白首心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奔赴丽水、台州、湖州、宁波、温州等多个县市,同时开展访谈交流活动,采访对象中有参加过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老党员,有雄赳赳气昂昂出国作战的志愿军老战士,也有兢兢业业坚守本职工作奉献人民的建设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页鲜活的党史,生动记录了百年时代变迁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初心使命。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今年已81岁高龄,在党64年的丽水籍老党员施越坚回忆起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时说道:“当时我只有20岁,我们在岛上守了两天两夜,食物紧缺,连淡水都很少。但是我不怕死,就怕自己死了,我们就少了一个战斗力。一想到我们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就什么都不怕了。”
今年已101岁高龄、在党72年的丽水籍老党员郑子玉对新时代党员充满殷殷期望之情:“当时入党,就是因为相信毛主席,相信党,认为跟着党走就好了,没有其他的想法,正式入党的时候我是很激动的。从艰苦的年代过来,我深切感受到国家统一、生活幸福的不易。在党的领导下,现在我们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希望年轻党员也要努力上进,对党忠诚,好好建设我们的国家,让国家越来越繁荣。”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局势还是非常紧张的,特别是1962年,蒋介石准备‘反攻大陆’,所以我们部队戒备更加森严,训练更加严格,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要训练,有时候直接睡在阵地上。我作为党员,始终牢记自己是先锋队,时刻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对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在部队里曾立过两次三等功。”在党59年的台州籍老党员沈亨顺说。
“我是1965年当的兵,同年去了云南训练,之后就奔赴越南,参加抗美援越。当时我是通讯兵。1969年我回到北京,作为警卫队参加了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庆典,让我终生难忘。”在党53年的湖州籍老党员李定芳说。
“我是1967年在部队入的党,当时就想着办好事,干实事,不能埋没了我身上这身军装。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会儿,局势比较紧张,我响应国家号召‘加强战备,准备打仗’,到深山里面去搞建设,环境很是艰苦。我们自己造房子,许多工程要靠人力,但在当时大家都很热情高涨,不怕吃苦、作风顽强,顺利完成战备任务。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这都是一代代人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今年81岁高龄的宁波籍老党员严善法说。
“我是1966年在部队加入的中国共产党,进入党组织后,在部队里进行了许多艰苦的训练,当时在部队里获得过‘五好’战士的荣誉。退伍后,我在单位工作积极,获得过“铁人”和劳动模范的称号。就是类似于“铁人”王进喜的那种称号。离退休的最后几年也有幸担任了村里的村支书,也为管理村委和服务村民尽了一份力。”在党55年的温州籍老党员郑祥希说。
“在聆听老党员们讲述亲历故事的过程中,我深为感动。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老党员们以赤诚之心报效祖国,将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正是他们的努力奋斗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看到部分老党员一直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参军复员证,我仿佛看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不禁热泪盈眶。也许只是历史书上的寥寥几页,却是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一生。”实践团队成员褚欣逸满怀深情地说。
“当我们见到那些老党员时,没有想象中的严肃,他们看上去和我们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般慈祥。得知我们这些大学生愿意主动了解过去的历史,他们很高兴,也非常乐意向分享自己的故事。很难得也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可以和老党员们面对面交谈的机会。与其说是一次访谈,不如说更是一次传承。” 实践团队成员叶舒雅讲道。
担当育人使命,看今朝理想薪火传
在丽水学院也有这样一群优秀的老党员,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执教三尺讲台,一腔深情教书育人。
岁月峥嵘,山河依旧。“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党,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到哪里都有党员的帮助。国家曾经积贫积弱,人民饱受列强欺凌,我们那一代人都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现在,在党的带领下,国家富强了,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在党59年,今年已91岁高龄的王敏君奶奶说道。
“我从小经历的磨难比较多,党和政府给我提供了极大帮助。我始终心怀感激,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心想着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把群众放在我们之前。1978年5月份,我调来丽水师专(丽水学院前身)当副校长,40多年里深切感受到学校发展的变化,如今学校已经在申报硕士点了,让我倍感欣慰。”在党55年,曾担任丽水师专副校长的陈钊炳说道。
“我是1961年正式入党,作为党员,我认为要有正义感,做到公私分明,要有不怕苦的精神,勇于担当、敢做敢为、艰苦奋斗。要服从党组织,积极主动投身于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毕业分配时,我义无反顾选择了黑龙江的双鸭山煤矿医院。不仅是因为我不怕苦,更是因为自身怀有为党、为国家贡献的信念。”在党50年的退休老教师胡官春说。
“我是1980年考到丽水师范专科学校的,当时学校房子只有两幢。2004年学校升本,马上学校就要有硕士点了,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政府对丽水学院发展的支持。”退休教师金明法作为一名在这里工作近四十年的老丽院人,见证了学校一点一滴的变化。作为学校发展的见证者,金老师也给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大学生要从百年党史中回顾光辉历程,感悟思想伟力、伟大精神和初心使命。时刻保持学习的冲劲,学习有用的知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欣逢盛世,不负韶华。“老教师们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真正践行了当初的理想信念。他们言传身教,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为我日后的职业生涯指引了方向。”参与访谈的邵纯洁同学说道。
赓续初心使命,展未来不坠青云志
为传承红色血脉、赓续红色精神,团队还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新时代优秀党员。
在缙云县公安局,团队成员采访了这样一位优秀党员:虽为女子但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文静的外表下是独属女性的坚韧和细致,她就是樊益妃警官。这位扎着利落的马尾的新时代党员向队员们道出了她对警察职业的追求和党员使命的担当。“我是2017年10月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深知当我穿上这身警服,就没有什么害怕的了,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所在。”这是对职业的敬仰,也是一个党员的承诺。
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团队成员还访谈了优秀党员吴益芬护士长。面对什么是“新时代党员的样子”的提问,她说:“我从来没有刻意强调这个身份,这应将其默化在自己的潜意识中,而非为了表现给别人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从传染科到儿科,从重症医学科到内科,从大外科到护理部,后来又到了规范化培训中心。这期间我在ICU做了16年。”
中国要发展,民族要复兴,离不开当代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百年百人”团队成员在浙江各地开展的一系列访谈,不仅使团队师生深切体会到了不同时期党员们对党的热爱,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还收获了来自他们的殷切期望。“百年百人”暑期系列访谈进一步激励了团队师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百年来,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战火硝烟中践行入党誓词,在和平年代里投身祖国建设。每一个老党员就是一页鲜活的党史,让青年大学生零距离聆听和感受他们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这既是对党的百年诞辰的献礼,也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审:唐蓓芳;二校:沈一峰;三审:张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