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工作报告

作者:创建部门: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20-10-27浏览次数:499

丽水学院学术委员会2018年度工作报告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和《丽水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的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实行年度报告制度,对学校整体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对学术委员会运行及履职情况进行总结,现将报告提请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一、学校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等总体评价和建议

(一)学术发展概况

2018年,学校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我校教学质量2018年全国排名320位,与2017年相比上升24位,在浙江省内32所公办本科高校中毕业生质量名列20位,综合实力和教学质量均名列17位。

全年在建生态学、数学、机械工程、口腔医学和民族学等5个省一流学科(B类),在建校重点学科14个,新增11个市级重点学科,农业、教育、机械和护理确定为我校专业硕士学位培育建设点。学校全年发表学术论文418篇,其中SCI、EI、 SSCI等收录63篇,出版学术著作26部,新增授权专利和软著110项,2项成果获2018年度中商联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研项目合同总经费2815万元。修订54个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临床医学本科专业,3个本科专业完成模拟评估;A类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35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引进博士22人,国内外访学7人次。全年累计招收来自4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239人,学生国(境)外学习交流57人;与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省2011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共同筹建海外首家“中国青瓷文化学堂”。

(二)总体评价

学术委员会认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校落实“十三五” 改革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本年度学校立足地方本科院校实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艰苦奋斗为基调,以“十三五”改革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为契机,以申硕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1.学校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和效益不断提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新增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和专硕点申报突破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了学科布局,大力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聚焦地方特色、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了结构层次较为合理、综合水平较高的应用型学科体系,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平台,为硕士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持续开展,兼职硕士导师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生数量逐渐增多。

2.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

科研成果转化有重大进步,人文社科类项目有较大突破,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政产学研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工作紧密对接政府、行业、产业需求,为我市特色行业产业领域提供理论参考、科技支撑和研发保障。我校教授积极参政议政、向政府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能力持续提升。

3.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健全质量监督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积极探索“两山”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强化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更新和制度设计,推进跨专业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机制。围绕区域人才需求,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政产学研培养模式,重点推进医教协同和产教协同。课程体系逐步完善,课程内涵不断深化、质量不断提高。省级新形态教材和校级特色教材建设初见成效。教改项目注重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和培育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快速推进,积累了大量校本特色经验,成功入选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

4.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

通过实施“绿谷高校英才”三年集聚工程、“双百引领计划”、人才培育工程、“两全计划”等,构建了系统化的引才育才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趋于合理,素质不断优化。深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盘活人力资源存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着力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大力培养青年人才,为建设服务和助推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5.学校努力推进开放办学,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学历留学生教育稳步发展,国(境)外合作项目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中瑞合作项目首届毕业生全部获得瑞典护理学学士学位,双方合作日益紧密,从人才培养向科学研究延伸,科研合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 提升国际影响力。

6.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校学术期刊办刊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展示学校特色办学成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2018年《丽水学院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社科院A刊核心期刊扩展版。荣获第五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评优“优秀期刊”称号。

积极开展与国(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文化艺术交流,多方位展示我校优势和实力。通过主办、承办、参加各类学术论坛暨研讨会、文化艺术交流等,紧跟前沿,为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三)学术委员会认为,2018年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科研与服务地方能力、师资队伍结构、办学保障条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十三五”规划进展良好,改革成效明显。但与此同时,目前学校发展仍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不足。

1.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专业特色还不够明显,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2.学科布局虽然已经较为完整,但部分学科内涵建设还不够深化。学科建设龙头作用未能充分彰显,对学校科研发展和专业建设的中长期目标规划的引领不足。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影响力等方面成果积累尚不丰厚,尤其是在建学科在省内外缺乏学术比较优势,不利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层次的提高。学科团队建设乏力,学科成员之间的合作不充分,学科成果分布零散,研究方向不够聚焦。

3.师资队伍整体学术水平不高,教师队伍职称和学历结构不够优化,博士学历师资偏少,思想存在不稳定的倾向,领军型和应用型科研人才奇缺,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数量不足,“双能型”教师队伍比例偏低。

4.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承担高层次教学、科研项目数量不足,经费总量偏少;高层次教学、科研成果总量偏少。

(四)学术委员会认为,我校目前既面临着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在此机遇与挑战并存之际,当务之急是要正视发展中的困难和不足,理清办学思路,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目标,从有利于学校整体发展的高度,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凝心聚力,着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稳妥推进和落实各项体制机制改革。

1.坚持特色办学、创新兴校。立足丽水地方特色,系统构建校本特色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争取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零的突破。进一步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区域人才需求, 加大特色人才培养力度。

2.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顶层设计,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全面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科体系。通过制度创新,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建立起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专业硕士学位点培育建设协同发展的策略。全力做好申硕工作,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力争学科建设水平上新台阶。

3.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落实“绿谷英才三年集聚工程”,切实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学科带头人培养为引领,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育。制定相应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努力创设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4.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强化学科对专业的支撑力度,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着力培育专业色,加强校地、校校、校企协同,更加精准对接地方人才需求。加强教学成果培育和成果转化,争取高层次教学成果奖有所突破。完善课程建设相关政策,大力加强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快速丰富课程资源。完善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分析机制,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努力培养服务“两山”战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营造尊重学术、规范学术权力运行的良好校园氛围,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有效途径。完善和规范各项学术管理制度,完善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努力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学术事务上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参与学术事务评价和咨询的能力,保障学校各项学术事业健康发展。

6.加强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扩大学术视野。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和研究院所专家、学者来校交流与指导。在出国进修与学术交流方面对重点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予以政策倾斜,使其能够紧跟学科前沿,在学术研究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积极争取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办学,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师生学术视野,提升学科建设与专业硕士点培育建设水平。

二、校学术委员会运行及履职情况

2018年校学术委员会运行及履职情况良好。学校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支持学术委员会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定、评议、咨询等职权。学校行政和学术委员会比较好地处理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职能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学术委员会工作。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学校行政以不同形式征询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委员们恪尽职守,工作主动,有奉献精神,关心学校建设和发展。

(一)学术委员会建设

完成学术委员会部分成员调整工作。因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根据《丽水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第三条规定,经校党委提名和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对部分成员进行了民主选举和调整。

建立年度报告制度。根据学校章程和《丽水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建立学术委员会向教代会报告制度。撰写《学术委员会2017年度工作报告》,提交教代会审议。

构建学术委员会校院两级管理工作机制。督促和指导二级学院健全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完善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工作机制。

(二)学术事务管理

2018年,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依章开展工作,努力发挥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学术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秘书处先后受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委托的各类评审评议工作,组织召开23次评审评议,邀请校内外专家评委244人次,评审项目279项(人次)。较好地推动了学校教学、科研、人事、学科建设等系列工作。

受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委托,对我校申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的18个学科进行评审推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受人事处委托,完成对市第四批、第五批专业技术三级岗位拟聘人选和2018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的推荐评审。组织召开专家论证和学术规范委员会会议对2018年职评中文字复制比超标论文进行学术鉴定。

受教务处委托,完成对我校2020年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的设置方案和民族学、生态学申请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审议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完成2018年度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2019年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资金项目和2018年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推荐评审。完成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教改、课改项目的结题验收并对部分申请延期的省级教改、课改项目进行评议。

受科研管理与地方合作处委托,完成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项目、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项目、2019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和2019年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推荐。对我校承担的市科技局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受团委、学生处委托,完成2018年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和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的申报推荐。对2014-2017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三)学术道德和诚信建设

校学术委员会坚持“以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环境。坚持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原则,严肃查处学术不端事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和配合,完善学术不端查处工作机制,受理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和处理。积极配合校办、纪委办等相关部门,对信访事项中有关学术问题的查处情况进行梳理和说明。

加强学术道德和诚信建设。根据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学术道德和诚信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牵头对我校学术道德和诚信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并撰写《丽水学院“学术道德和诚信”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结语

2019年是我校实行“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也是我校巩固已有改革发展成效、提升内涵、提质发展的关键之年。面对学校发展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术委员会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忘成立之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依法行使学术权力,紧紧围绕学校服务绿色发展的办学目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参与学术事务评价和咨询的能力,完善学术管理体制、制度和规范,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努力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学术事务上发挥重要作用,保障学校各项学术事业健康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和助推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