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进中感悟“红绿融合”新气象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感悟初心行至远,红绿融合奔小康”现场教学活动

作者:周之新 裘莉创建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0-10-31浏览次数:499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为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0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暨浙江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组织30多位师生赴云和县石塘镇开展了以“感悟初心行至远,红绿融合奔小康”为主题的现场教学活动。



绿水青山,帆影渔歌。在教学的第一站滩下村,同学们在村负责人的引导下,面对面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滩下村在改革中奋进、在转型中发展,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形成了“旅游+农业+文化”的发展新路,实现了由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蜕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根。在著名的小顺红色教育基地,同学们满怀敬仰,瞻仰了周恩来小顺演讲纪念铜像、冯雪峰疗伤旧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珍贵的历史文物,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初心和使命,也把大家的思绪拉回了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此情此景,周之新老师即兴开展了一次红色讲解。他以小顺至梅湾的红军密道为切入点,结合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提出,重点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此开展的武装斗争和云和县作为浙江抗战大后方的光辉历史,让同学们零距离感受到身边的红色文化。



与山水相拥,与国情相逢。在以“云里看海,山里玩沙”为创意的长汀村,同学们又一次深入地领悟了在高质量决胜全面小康的过程中,一个普通的村庄是如何发掘独特的山水资源与生态优势而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一举实现从“衰落”到“复活”的成功逆袭。抓住这一“两山”转化的典型范例,裘莉老师围绕“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提升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和素质能力?”等问题,与同学们和村民展开了交流,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李子傲同学认为:“乡村振兴,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大计,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夕阳正好,青春正好。在现场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时,石塘镇党委副书记廖景涛结合自己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实际体悟,鼓励同学们在大学学好本领,毕业后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农村是片广阔而富有生机的天地,乡村振兴战略给了我们新的契机,我愿意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和热。”陈奕欣同学深情地说。

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的现场活动,使同学们在重温红色历史、感受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对丽水“红绿”融合发展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现场教学收获满满,自己的思想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