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忠:农业振兴的科研奋进者

作者:生态学院 徐丽 孟芷音创建部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发布时间:2021-08-31浏览次数:2730


个人名片】徐伟忠,男,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丽水农校果树专业(丽水学院90届校友,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2003年正式调入丽水市农科院工作,主要负责农业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被评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优秀教师”,荣获“第十届浙江青年科技奖”“丽水市科学技术贡献奖”。

 

砥砺家国情怀,冲破时代桎梏 

90年代的农村穷困不堪,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贫穷交瘁的农民遍布各地。70年代出生的徐伟忠,从小便经历着这样的艰难。1990年,徐伟忠参加工作,怀揣着青年人的家国情怀,他下定决心,要用科技和智慧来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2001年,徐伟忠成功研发出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植物无性快繁理论体系与操作流程,达到工厂化快速育苗的生产效果为种苗产业与花卉产业创造数十亿元的新增产值,是世界植物育苗技术的一次革命。徐伟忠的技术研发成功极大推进了国农业的发展,冲破了时代对中国进步的桎梏,成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将这份质朴的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奋斗出了时代青年的华章,不负使命,不负担当。

 

逆境寻找光亮,奋斗铸造成长 

 人总会经历命运的颠沛,但可贵的是能否在逆境中寻找光亮,勇敢前行。徐伟忠1990年毕业于丽水农校果树专业。在大学期间,是出了名的“补考状元”,前两个学年每次考试每门成绩都不及格,都得补考,甚至学校也对他给出了“留校察看”的处分。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将所学的《植物生理》等书籍从头到尾背诵了下来,最终,成为了所有毕业生中最冒尖的一位。毕业后为了赚钱,他借钱去承包荒山,却一度因为欠债而不敢走出家门。可是种种的困难都没有打倒他对生活的希望,199910月,徐伟忠毅然跑到乡下承包了400亩荒山,并创办了缙云县第一个民营果树研究所,从此便潜心钻研,走上了他的科研之路。

崎岖弯绕的人生之路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缺少探寻柳暗花明的决心和砥砺奋斗的前进。在一次外地调苗的实践中,苗农繁杂而漫长的育苗工序,让徐伟忠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通过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改变,来促进植物苗木快繁?这个想法一出来,他立马就扎进缙云县图书馆找资料,废寝忘食,将图书馆里凡是有关生物的书籍全部看完。他买来仪器和设备,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自家的阳台上开始植物快繁技术的研究。

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终于在2001年成功研发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但是,一项技术的巨大成功并没有让他止步自己创造未来的可能,他成长的步伐从不停歇。徐伟忠说:“越是不喜好的东西,你偏要去学,带来的那叫成长,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你去学那叫拓展”“人要靠脑袋吃饭,尽量发挥脖子以上功能。”为了使自己能静下心来学习和科研,他去学坐禅,去练太极和瑜珈;为了研究电功能水发生技术和植物声波喷雾技术,他恶补高中和大学物理课程;为了研究“鸟巢温室”,他利用半年时间去学建筑学。成长的可能无限,局限的是自我的刻板认知。我们只有不断涅槃新生,奋斗创造,才能沉淀出成长的年轮……”徐伟忠有感而发。

 

扎根丽水本源,实现人生理想 

将“一叶成林”变为现实,“把植物栽种在空气中”,徐伟忠发明创立的“鸟巢温室”“植物工厂”也已推广至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无数单位邀请他加盟,甚至连中国农科院也找上门来,但是,徐伟忠最后却选择了科研环境宽松而自由的丽水市农科所,扎根在家乡丽水这片创业热土上。他觉得孟德尔能在修道院里发现遗传的分离规律,自己也定能在丽水寻找到植物的真谛。

年来,他的科研硕果累累。除了快繁技术、气雾栽培技术外,徐伟忠还研究发明了水培花卉、电功能水发生技术、植物声波喷雾技术、纳米增氧技术、高压电场发生技术、鱼菜共养技术等。其中,蔬菜工厂化雾培生产技术项目还是中国唯一一项受瑞典关注与重视的农业新技术。可面对这样的成绩,徐伟忠并不满足,他总是目前做的只是技术上的发明,而不是科学上的发现

他的人生追求是“真正在科学上实现新发现”,并成为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生之路上,他为理想奋斗的步伐从未停止,我们也坚信,理想的翅膀也终将翱翔在徐伟忠校友奋斗的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