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院之星】丁国骅:致力生态创新研究,引领学子砥砺前行

作者:融媒体中心 陈梦蝶 程祎卉 朱灵丹 郭佩佩 创建部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发布时间:2021-09-16浏览次数:1848



【人物简介】丁国骅,博士,生态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浙江农林大学畜牧专业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丽水市138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12年来校任教,从事两栖动物生理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工作。目前,研究成果已在Aquaculture》《BMC Genomics》《Zoological Research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指导大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2次。

 

一直以来,丁国骅老师将明智与启窍并重,来教导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个体,都非常有创造力,在传授知识上,我会经常去引导他们举一反三。丁国骅老师坦言。在实践中学习就是丁老师的教学方法之一,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实践中不仅要活活用书本知识,更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进步。



来校工作以来,丁老师以生态环境绝佳的遂昌九龙山保护区为研究基地,带领学生开展了多次暑期社会实践的野外调查活动,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野外调查的过程中除了充满探索未知的乐趣,也时常伴随着艰难险阻。2015年,丁老师带领学生到安吉龙王山开展两栖爬行动物野外调查。在出发前,队员们考虑了环境的种种因素,做足了一切准备,但当在夜间真正开展调查时,师生4人还是忽略了一个细节——山蚂蟥的存在。一路上他们一直遭受山蚂蝗叮咬,腿上也血流不止,尽管如此,大家依旧坚持执行着制定好的调研的任务。当到达龙王山山顶,消耗体力过大,行囊里仅剩下一根火腿肠,饥饿与疼痛一直伴随着队员们,但任务的最终完成让大家在野外的山顶上感到了别样的满足。至此之后,丁老师带队出去野外调查时,也总会提醒大家要多吃点,能吃就多吃点,平时吃一碗,出去前就多吃一碗! 

在交谈中,丁老师幽默的语言里却也真实地透露出生态学实践的艰辛,每一次的亲身实践,都有着未知的惊喜和意外,每一次的亲身实践,也是对生态学研究的那份执着坚守。

在调研与实践中,丁老师也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对指导壁虎、虎纹蛙等特种动物养殖具有重要意义。走进生态,必将走向实践。在科研的道路上,丁老师日复一日的跋山涉水探索生态学的奥秘。丛林幽谷溪水涔涔面对广阔的大自然,丁老师总是不免感慨着自己是多么渺小。面对各种意外、面对始料未及的环境条件,每一次的出发,丁老师总是带着最初的那份热情和勇气,使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也充满期待与乐趣。



“身行南北逐日月,笔补山水绘溪岩。端灯续昼行阡陌,不知何处蛙鸣涧。”如生态学16的曹志浩同学所作的小诗《生态行》,每一位在生态的世界行走的人,都带着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敬畏。 

记者手札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从不身上习过,皆无用也。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人类也需要创造者。在丁国骅老师的世界里,他一直实践着,也带领着学生一起实践,探索着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