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有道】举旗定向,打造地区引领特色突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龚志伟创建部门: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5-09浏览次数:876

编者按:2020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建成“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明确了“聚焦内涵建设,聚力内部治理”的主题主线;2021年,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2022年为学校的“管理年”,学校将聚力内部治理,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为展现各单位在开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成效,现开设“管理有道”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嘉宾结合工作实践谈科学管理,力求更直观、更全面地展现各单位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蓝图和管理要点。本期邀请的嘉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直属党支部书记龚志伟。



举旗定向,打造地区引领特色突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直属党支部书记 龚志伟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学校确定的“管理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政治建院、教学立院、科研强院、合作促院、人才兴院、制度治院,着力打造浙西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和战斗堡垒,努力建设达到省级水平,具有鲜明丽水地方特色的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

坚持政治建院,把稳发展之舵

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深化理论武装,继续推进“四史”教育“三进”,加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二十大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等学习贯彻,强化思想淬炼、信仰历练、理想检验,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着力提高领导班子谋发展、统发展、促发展的本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围绕责任升级、制度升级、监督升级和文化升级,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继续打响“浙丽红”党建品牌,推进党建引领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新实践和思政专业特色发展。

坚持教学立院,夯实发展之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2022年,学院将继续实施思政课提质增效计划,以省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为载体,精心建构全域思政课堂,优化“一体两翼”课程体系,创新“互联网+教学”等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思政课赛事课堂品牌化,加强“三三三”实践课堂建设,严格教学管理,抓实集体备课制度,深度检查涉及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大纲、课时安排和课程内容,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大比武和示范课集体观摩活动长效机制,加强与知名高校教学合作与交流。着力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在紧密结合现实、注重正反对比中,浓厚课堂“马味”,打造思政金课,引导大学生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对标本科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要求,加快教育学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向培育,夯基垒台,努力打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坚持科研强院,壮大发展之根

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术化、学理化,把准学科定位,紧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浙江实践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发挥好丽水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载体功能,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丽水打造“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等重点重大现实问题,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讲清楚“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推出高端引领、对话交流的示范性成果,更好发挥咨政功能。通过共建经费配套、年度绩效奖励等支持政策,大力支持教师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培育高等级科研成果奖,增强学术厚度。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协同发展,加强跨学科研究,培育学科增长点,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

坚持合作促院,优化发展之境

加快推进学校与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市委宣传部与有关部门,力争找到既符合相关财政政策要求又能够充分调动学院教师干事积极性的结合点,实现促进学院发展与服务社会共赢的共建初衷。以“瓯江思政大讲坛”、《形势与政策》课等为载体,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统筹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八支队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着力打造体现浙江精神、富有丽水特色、滋养学生乡土情怀的品牌讲座课程。加强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丽水分社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良好环境。

坚持人才兴院,筑牢发展之本

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严把教师选用管理考核的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大力引进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与青年优秀高层次人才,健全从校内其他相关学科、党政管理干部和辅导员中符合思政课教学要求的人员转任思政课专职教师的机制。以培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教师为目标,完善培训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优化教师职业发展生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社会调研、挂职锻炼等学习与实践活动,切实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支持和组织教师在国内外考察,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在拓宽国际视野和比较分析中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名师引领和学术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到国内外名校访学深造,培养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骨干,确保事业发展薪火相传。

坚持制度管院,实现发展之治

坚持深化改革,按照对党、国家和学校要求执行落实的制度细化,对学院议事规则的制度强化,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优化,对教职工业绩考核的制度量化的总体思路全面修订、完善学院规章制度,推进学院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细化具体化党、国家和学校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的新规定新要求,融入学院制度体系。强化学院内部治理体系,健全学院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健全学院工会和各类议事机构,严格执行学院教职工大会制度。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监督,不断增强教务科、教研室、思政系的协同性、协调性。量化考评标准,发挥目标引导的凝聚效应和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形成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激励担当的鲜明导向,引领和激发政治过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具有深厚学理素养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


往期回顾:

聚焦“三个导向” 推行“四项工程” 民族学院多措并举提升治理水平

一种理念 一个目标 一套机制 一支队伍 教师教育学院“四个一”内部治理思路

以人才为引擎,构建共生态发展格局

围绕“五个势” 锚定提实力 聚焦新发展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明方向抓落实促成效

做特色文章,创一流学院

走特色之路 创一流品牌


【责编:唐蓓芳;二校:张俊霞;三审: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