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在SCI源期刊《A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Tetrahedron Letters》上发表论文

作者:施婷 黄达云 林欣蓉/文 王钦 /摄创建部门:生态学院发布时间:2023-05-12浏览次数:1168

近期,我校生态学院应用化学2019级张帅杰、骆紫薇同学在黄达云博士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SCI源期刊《A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IF = 3.116)和《Tetrahedron Letters》(IF = 2.032)上发表了学术论文。一路走来,是他们自身的努力坚守与老师的悉心教诲共同成就了可喜成就。

 


耐住寂寞,励精图治

刚进实验室时,他们接触到了比平时课堂上更艰深的化学知识,繁重的课业和科研任务相撞使他们无法适从、焦头烂额。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不断摸索两者间的平衡方式,不断调整心态,互相鼓励。秉持着“朝九晚九的生活很枯燥,但不断探索就会有光”的信念,面对学业和科研的双重任务,他们从零开始逐渐累积,越战越勇。阅读过上百篇论文后,他们自主提出了研究课题,并耐心地进行了文献调研。经过一年多的总结、分析和数据梳理,他们在科研上都有所斩获。

“科研和专业课学习是一体的。”张帅杰认为两者相辅相成,专业课学习为科研打下坚实基础,科研中锻炼出严谨科学的态度又能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上完专业课后,他们就抓紧利用空闲的时间去实验室做实验,在有机实验的反应间隙里阅读英文文献,翻阅专业书籍,完成专业课相关任务。科研中的文献阅读也巩固了英语基础,而科研经历既开阔了视野,也为考研面试增加了砝码。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从电脑小白到可以熟练的录入各类实验数据,从不知到如何查阅文献到知悉国内外最新研究热点,同个课题组的两位同学直言“很感谢老师”。自大二开始,张帅杰和骆紫薇两位同学便进入黄达云老师的实验室。黄老师专注于有机反应方法学、绿色合成方向,无论在科研中,学习上还是生活方面,他都用淳淳教导和身体力行影响着学生,逐渐培养起他们严谨的科学思维。

谈起黄老师对他们的帮助,他俩显得格外激动。“黄老师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人,他会提醒我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跟我们讲用完东西要放回原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后面的备考之路,我开始注重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大大咧咧的就略过了。”张帅杰说,当他们遇到一项完全陌生的难题,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黄老师为他们指明实验思路,并帮他们联系学院负责仪器的相关老师,时刻关注研究进展,经常与两位同学探讨遇到的问题。

对于英语基础教薄弱的骆紫薇来说,英文论文写作也是一道坎。黄老师从论文的行文逻辑到用词、语法,进行了多轮悉心指导和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后,张帅杰和骆紫薇分别迎来了第一篇发表在SCI源期刊《A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IF = 3.116)和《Tetrahedron Letters》(IF = 2.032)的文章。

 


研途漫漫,奔赴梦想

如今,同一个课题组的两人双双上岸,张帅杰已预录取为同济大学研究生,骆紫薇已预录取为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问到下一阶段的规划,骆紫薇表示会在暑期继续学习英语,每天计划看一些英文文献,积累专业词汇,锻炼一下自己的翻译能力,为后续读研打下基础。张帅杰也表示,打算利用暑假时间提前学习课题组的研究内容,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他们都是属于能有效沟通,沉得下心来做科研的人,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和点子。同时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能够高效解决问题。”黄达云老师这样评价他的两个学生,“现在他们都已成功上岸,去到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我也为他们感到开心,希望他们继续怀着初心开始下一阶段的研究,为化学领域开拓新土地。”


全文链接:

Decade Advance of Isatin in Three-component Reactions

https://doi.org/10.1002/ajoc.202200591

Recent advances in three-component reactions of P(O)-H compounds

https://doi.org/10.1016/j.tetlet.2022.153757


【责编:唐蓓芳;二校:何蕾;终审: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