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工作报告

作者:创建部门: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23-07-10浏览次数:11


丽水学院学术委员会2022年度工作报告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和《丽水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的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实行年度报告制度,对校学术委员会运行及履职情况进行总结,对学校学术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校学术委员会运行及履职情况

学校党委和行政充分支持校学术委员会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2022年校学术委员会运行及履职情况良好。

(一) 依法依章履行职责,成效良好

校学术委员会坚定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丽水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丽水学院学术规范委员会章程》《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和《丽水学院学术道德规范实施细则(试行)》等规章制度,严格依据章程开展工作,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咨询等职权,严格遵守程序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努力发挥自身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等学术事务中的作用。

全年召开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审议会议3次,学术规范委员会全体会议1次。受人事处、科研与地方合作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委托,邀请校内外专家评委269人次,组织实施30场、679项(人次)学术事宜的审议和认定。完成《学术委员会2021年度工作报告》。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校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学术事务中的审定、评议、评定、咨询等职能,委员秉承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较好地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事等系列工作。

(二) 加强制度建设,完成章程修订工作

2022年4月,因工作需要,对《丽水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丽学院办[2016]104号)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总体沿用原章程框架,在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参照教育部文件及我校最新校院两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修订、增补条款共14条,将研究生教育、科研诚信建设、学术委员会校院两级管理等内容纳入章程,进一步完善了学术委员会职能,对学术委员会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经校学术委员全体审议和2022年第5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丽水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2022年修订)(丽学院办[2022]29号)发布施行。

(三)科学规范评审评议,注重以评促建

校学术委员会开展学术评价,在各类评审评议工作中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建设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为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能力提供咨询和建议。

1、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受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委托,对我校申报设置中医康复学专业,推荐音乐学等8个专业申报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培育项目,撤销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等事项进行了审议;对教育部高教司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教学资源征集项目、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语言文字工作专家、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省高校示范基层教学组织、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首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重点教材建设项目、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省(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项目、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培育项目等进行了申报推荐。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2022年,校学术委员会努力工作,为学校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咨询和建议。

2、学科建设科学研究

受学科处委托,对民族学学科申报“十四五”省一流学科(A类)进行了审议。受科研与地方合作处委托,对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成果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年度项目、省普通高校党建研究研究专项课题、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两山”研究课题、两山研究员智库课题等进行了推荐,对中国“丽水”两山学院2021年“两山”研究课题学术成果进行了结题评审。2022年,校学术委员会立足服务“两山”战略和学校整体发展,围绕行业产业需求,严格把握学术标准,科学评审,努力做好各类学科、科研项目申报、成果奖项申报的推荐工作。在评审过程中,注重发挥同行评议的重要作用,重视教师代表性成果和参与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做出的实质性贡献,不断完善学术评价机制,确保评审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确保评审质量和效率,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内涵建设、提升科研和服务地方能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师资队伍建设

受人事处委托,对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推荐人选、丽水市第一批“绿谷英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人选等进行了遴选推荐。校学术委员会高度重视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推荐工作,努力落实教育部关于克服学术评价中“五唯”倾向的文件精神,认真把握各级各类人才项目推荐相关文件精神内涵,坚持学术标准的同时注重品德、能力、业绩,防止简单量化、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注重挖掘人才潜力,确保推荐质量。

)学术道德诚信建设

校学术委员会坚持“以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环境。

主动开展科研成果核查工作。2022年下半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国科发监〔2021〕323号)、浙江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校学术委员会制订《丽水学院科研人员2016-2021年重要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全覆盖核查工作实施方案》,在科研与地方合作处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各二级学院对相关科研成果进行了核查。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各二级学院成立工作小组,通过科研人员自查和二级学院核查,对2016-2021年间以我校为第一单位、本单位职工为主要第一作者或主要通讯作者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专著、发明专利、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等进行了核查,核查范围内目前未发现存在科研诚信违规问题。

认真开展对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和认定。学术委员会接受社会监督举报,以“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原则”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2022年收到对我校教师涉嫌学术不端行为匿名举报1次。接到举报后,学术委员会立即按照工作要求进行立案调查并及时将调查认定结果书面报送给相关部门,调查认定过程认真细致、客观公正、程序规范。

二、对学校学术发展的总体评价和建议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学校启动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端之年。校学术委员会认为,2022年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重大任务安排,以建设研究生培养体系为目标,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核心,以规范、完善制度体系为主要内容,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能,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以新一轮省一流学科建设和硕士点建设为抓手,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确立民族学等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学科获批省一流学科(B 类),同时积极组织民族学学科申报省一流学科A类。出台《“十四五”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相统一、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的“258”学科体系构想,进一步明确重点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施“学科特区”制度,资源配置对重点建设学科的支持愈加精准。对标丽水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推进学科特色方向的凝练、聚焦、交叉与融合创新,重点发展学科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结合度与适配度进一步增强。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基本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逐步构建。

科研能力持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学校积极探索科研分类评价改革,深化科研数字化改革,以管理创新促进科研高质量发展,着眼统筹谋划和协同组织,在科研平台扩面提质项目量质提升、经费增长、成果获奖、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继续秉承科研管理成果集成设计思路,促进良性科研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平台集聚功能进一步加强,学校科研辨识度日渐凸显。校地合作持续推进,紧密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地方能力不断提高。出台《“十四五”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专项规划》,实施科研项目提量、科研平台提质、科研成果提效、社会服务提能、科研治理提标“五大工程”,为全面推动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提速增量、提质增效,为建设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大学提供支撑。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停招 1 个本科专业、4 个高职专业,减少10 个专业的招生指标;体育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二级认证,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完成专家进校考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园林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课程建设卓有成效,课程体系日趋完善,一流本科课程 52 门。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零的突破。学科竞赛成果丰硕。出台《“十四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围绕“十四五”建设目标,提出丽水学院一流本科工程“六大行动计划”,坚持特色发展战略,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思政教育、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创新实践、教学质量、教师能力六大方面着手,重点突破,全面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引进攻坚行动持续推进。2022年引进博士 73 人、省工艺大师 C 类人才2人、口腔医学研究、中医药研究、半导体研究等创新团队 3 个,引进人才数量再创历史新高。通过组织推荐优秀教师申报各类高层次人才称号、鼓励教师读博、访学等具体举措,持续提升教师素质。发布《“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坚持“提高增量”和“优化存量”并重,从人才引育提标、高层次人才培育、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青年英才培养、职员队伍建设、思政队伍建设、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促进人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建设服务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更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校学术委员会认为,2022年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科研与服务地方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保障条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此同时,学校发展仍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不足。

1.人才资源匮乏仍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首要资源。受学校区位所限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年龄偏大、学科分布不均衡,尤其是领军人才匮乏是制约学科专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要继续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做好顶层规划,在现有师资结构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办学定位,结合区位优势和学科发展方向,以构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团队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准引才。科学核算人力资源效益,优化考核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打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落实人才“引育”机制,在可配置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提升增量和优化存量并重“外引”“内培”两手抓,维护团队稳定、激发团队活力。

2.学科专业建设总体实力不强,建设一体化程度不够高。学科建设存在学科布局不够合理、特色优势学科集聚不够明显、团队合作度不高、研究成果较分散等问题。专业建设也存在布局不够合理、重点和优势特色专业偏少、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行业产业匹配度不够高、服务地方能力不够强、科研反哺教学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

学校要继续围绕区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坚持特色办学、创新兴校。植根地方、依托地方,深挖区域内独具特色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继续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顶层设计。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坚持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全面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科体系,聚焦方向、积累成果,努力规避不利因素,建立学术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清晰规划、准确定位,寻找特色亮点,增强竞争实力。

要持续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学科建设要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专业建设要为学科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推进专业优化,推进学科资源向专业建设进一步开放,加快学科建设成果向专业、课程建设成果的转化。学科与专业之间要加强联动,构建一体化共享式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精准对接人才培养需求,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主动对接企业和地方,完善合作保障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良性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提升服务地方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培养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能力还不够强。我校总体而言高层次科研项目、经费、科研成果总量偏少,基础研究薄弱,高水平科研平台仍显不足,高层次科研团队缺乏,标志性成果奖亟待突破,服务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做好标志性科研成果的前期培育,持续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提高地方服务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科研核心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是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部署和浙江省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决胜时期,也是我校实现应用型办学转型、主动谋划学科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校学术委员会认为,面对良好的机遇严峻的挑战学校党委行政以办一所“让丽院师生更自豪、让丽水人民更满意”的大学为使命和奋斗目标,以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责任担当以一往无前的巨大勇气直面学校发展深层次问题,践行“爱国爱校、唯实唯先、自立自强”的丽院精神,主动谋划、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不断探索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学校《“十四五”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制定,不仅明确了我校“十四五”时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主要目标,还提出了2035年全面建成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远景目标,既立足近期,又谋划长远。规划发展各项指标逐年分解、逐一落实,在提供清晰可行的路线图的同时也为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保障。

校学术委员会相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行政的有力指挥下,我们一定能够应对和解决面临的任务、困难和挑战。校学术委员会必将继续不忘成立之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职,依法行使学术权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完善学术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参与学术事务评价和咨询的能力,营造尊重学术、规范学术权力运行的良好学术氛围,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学术事务上继续发挥作用,保障学校各项学术事业健康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