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近日,生态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与服务团队成员刘青娥、柳海燕、侯景和徐佳琳作为中药材种植、加工领域的专家,应邀出席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百名专家连百乡·省市组合式专家帮扶团”促共富送科技下乡活动。
本次活动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三石村召开。2005年8月10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调研时来到了澄照三石村的马岭头茶山,提出“以茶强村、以茶富农、做好山上的文章”的殷切嘱托。在发展茶经济的同时,澄照乡还积极拓展了以黄精、食凉茶(柳叶蜡梅)、石斛等地方特色药材的种植与加工产业。活动的举办旨在推动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在座谈会上,团队成员与中药材企业代表、种植大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当地农民和企业代表提供了现代农业技术,分享种植和加工中药材的经验,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会议上,大家还重点探讨了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问题,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技术、采收加工和市场销售等,为推动景宁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建议。
中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与服务团队与景宁畲族自治县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促进当地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柳海燕博士是“百名博士助百企”景宁县科技服务组团队成员之一,经景宁县科协的牵线搭桥,她与当地多家中药材企业、农业合作社紧密合作,提供科技咨询和支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侯景博士作为“百博入百企”专家,与景宁景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展开了合作,主要开展了多花黄精的种植、产品开发以及功效评价等研究工作。此外,本团队还与相关企业合作,承担了市级重点科研项目,参与申报博士创新工作站,为当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们利用专业知识推动解决民生问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
通过此次活动,服务团队成员将专业资源与当地农业生产相结合,使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共赢。下一步,本团队将进一步加强与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合作与交流,推动高校与地方的紧密结合,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生态经济贡献力量。
【责编:唐蓓芳;二校:沈一峰;终审:何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