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义珠,丽水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丽水市政协应用型智库特聘专家,海宁市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先行县专家库专家,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研究员。主持和参与的省部级及以上纵向课题20余项、横向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65篇,其中北大核心18篇,CSSCI期刊22篇,人大复印资料索引28篇,报纸理论文章2篇,10万+公众号理论文章1篇;获厅级及以上社科成果奖10项;指导学生“大挑”“小挑”“互联网+”创新创业、新苗人才等竞赛和科研项目,获省级奖项7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8份资政报告被《浙江信息(上报中办信息)》刊用。
秉持长期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开启智慧的窗,是打开个人学术大门的钥匙。无论是早晨洗漱时、上下班的通勤途中,还是临睡前、办事等待的过渡时刻,都是何义珠固定的阅读时光。近十年来,她不仅将阅读习惯融于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时空,还将阅读的范畴从本专业拓展到政治、经济、科技等学科领域,并不断进行学科的跨越和整合,形成了有个性特色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何义珠自嘲是“杂家”,能对任何引起兴趣和具有社会意义的书籍和热点话题抱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研究热忱。她涉猎的阅读领域之广、内容之全面,为她的学术研究、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上深度参与和广泛受益,何义珠与多位研究生导师携手创办了科研星萃工坊,打造了一个“师生共读”“师生共写”“师生共研”的新型科研育人载体。依托科研星萃工坊,通过报课题、写征文、设计毕业论文等向学生传授“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应用导向”的阅读方法、力量和习惯,培养学生从文献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研究生打通了著作、学术论文、报纸理论文章等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的“双向奔赴”之路。
践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
知行合一是何义珠的学习方法、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无论是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还是社会服务,她都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文化+”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生育友好型社会、民间文书调研、中华版本征集、丽水市地方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标准制定、《龙泉青瓷志》等课题的建设中,她和课题组成员、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走访调查,将现实存在的问题与专业知识结合,以论文、资政报告、研究报告等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支持。科研选题她会从实践出发,针对现实存在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谋划课题和论文申报与发表;课堂上,她会将当前热点话题和社会治理重点融入讨论,让学生结合专业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分析、探寻解决之道;服务方面,以参与课题、举办讲座、撰写报告、指导写作等方式积极回应地方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等的邀约。
解码科研育人的时代密码
进入AI大模型时代,何义珠巧妙地整合豆包、秘塔、元宝、文心一言、deepseek、夸克等各类不断诞生的AI工具的优势,通过“强强联合”构建靠谱的“知识引擎”,有效规避了单一 AI 工具的“幻觉”缺陷。通过开展“科研新范式:生成式 AI 与传统科研互促互鉴之道”“一键启动学术‘百宝箱’:数据库 + 搜索引擎 + AI + 新媒体” “学术伙伴而非幻想家:AI 辅助论文写作避坑指南”等系列AI科研讲座,在师生中推广与普及AI科研的全新模式与创新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AI意识,也引导着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AI工具,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科研世界的新大门。为了打破时空束缚,确保科研育人“永不掉线”,何义珠还创建了“快乐而简单的科研”微信群。该群通过实时分享最新科研动态、前沿技术、研究方法,以及举办线上讲座等方式,塑造成一个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科研云社区,她也因此被群友亲切地称为“云导师”。凭借多年的执着坚守与潜心耕耘,何义珠先后荣获市优秀共产党员、学校先进工作者、浙江省高校图书馆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其科研成果亦多次获得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更是赢得了师生及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
【记者手札】这位因材施教的传道者,守着三尺讲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耕耘,也得杏坛育花红;这位跨界融合的探索者,刻苦钻研,探索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位科研育人的奉献者,不辞辛劳,勇往直前。在平凡的岗位上,她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本色。